随着钢价的大幅反弹,钢铁企业盈利好转,出现了明显的复产现象。日前,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,1-3月份我国粗钢累计产量为1.92亿吨,同比下降3.2%。但3月中国粗钢日均产量达227.9万吨,较1-2月份大增12.9%,接近2014年6月230.97万吨的历史高值。
数据显示,随着钢价持续上涨,钢铁企业盈利好转,复产逐步加快。沈一冰指出,3月份粗钢日均产量环比大增,远高于预期,供给压力正在不断攀升。
据市场人士介绍,近期天铁集团、唐山港陆等钢厂全面恢复生产,唐山松汀、山西海鑫也计划4月底5月初恢复生产,4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很可能将会创下历史新高。国内钢厂生产的加快,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市场预期。
实际上,此前钢铁市场一度认为钢企复产力度会大大低于预期,一方面在于钢企此前亏损后融资渠道受影响,普遍处于缺钱状态,而复产的成本较高;另一方面在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并未改变,钢价反弹后钢企复产,复产后又继续亏损、减产的预期仍然存在。
据悉,去年中国大中型钢企实现销售收入2.89万亿元,同比下降19.05%;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645.34亿元,而上年为盈利225.89亿元,在钢铁业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,去年钢企停产、减产明显。
高级研究员邱跃成分析前述统计数据称,由于1-2月份产量没有分开统计,3月份粗钢产量数据大增,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对整体一季度产量进行调整的因素。
需说明的是,有钢铁业人士认为,随着钢铁价格的反弹,钢企复产可能会给化解产能过剩带来压力。据悉,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着力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其中,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首。
但在钢企盈利好转并强势复产的情况下,企业主动去产能动力不足。“去产能肯定会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。”邱跃成说。
“我们不能因为行业的困难而悲观,也更不能因为目前短暂的盈利而盲目的乐观,甚至是错过了行业的窗口期。”某大型钢企负责人表示,化解过剩产能,清理僵尸企业,深化企业改革,推进兼并重组等应对危机的举措,将在2016年逐步展开。他强调,自身企业要解决困境必须减人、减债,“要早改革,早主动,早调整,早受益”。 |